首页 > 课程 > 课程详情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是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是研究任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中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科。管理心理学的... 详情>
  • 类别: 学历课程
  • 模式:免费课程
  • 制作机构:江南大学

课程大纲

第一课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四、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第一课

第一课.html

第二课

第二课.html

第三课

第三课.html

第四课

第四课.html

第五课

第五课.html

第二课

第三节 怎样学习管理心理学

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怎样学习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续)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准备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续1)

1.早期管理理论(续2)

1。早期管理理论(续3)

1。早期管理理论(续4)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续1)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续2)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续3)

3.科学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续1)

第六课

第六课.html

第七课

第七课.html

第八课

第八课.html

第九课

第九课.html

第十课

第十课.html

第十一课

第十一课.html

第十二课

第十二课.html

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html

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html

第十五课

第十五课.html

第三课

3.科学管理理论(续3)

3.科学管理理论(续4)

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续1)

管理原则(续2)

管理原则(续3)

管理原则(续4)

管理原则(续5)

管理原则(续6)

二、行为科学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续)

1、早期的人际关系理论时期

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霍桑实验

试验结论:

原则

原则(续)

2.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时期。

2.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时期(续)

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续)

(6)领导行为理论

(6)领导行为理论(续1)

(6)领导行为理论(续2)

(6)领导行为理论(续3)

第十六课

第十六课.html

第十七课

video

第十八课

第十八课.html

第十九课

第十九课.html

第二十课

第二十课.html

第二十一课

第二十一课.html

第二十二课

第二十二课.html

第二十三课

第二十三课.html

第二十四课

第二十四课.html

第二十五课

第二十五课.html

第二十六课

第二十六课.html

第二十七课

第二十七课.html

第二十八课

第二十八课.html

第四课

三、现代管理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

2.决策理论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5.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续)

应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前后

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

第一节 心理学及人的心理概述

实验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二、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

2、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二)心理的实质

第二十九课

第二十九课.html

第三十课

第三十课.html

第三十一课

第三十一课.html

第三十二课

第三十二课.html

第三十三课

第三十三课.html

第三十四课

第三十四课.html

第三十五课

第三十五课.html

第三十六课

第三十六课.html

第五课

三、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反射

(一)神经系统的反射(续)

第二节  心理过程与管理的关系

(二)感觉一般规律:

第三十七课

第三十七课.html

第三十八课

第三十八课.html

第三十九课

第三十九课.html

第六课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四)影响知觉正确性的因素

2、? 主观因素

2、? 主观因素

第四十课

第四十课.html

第四十一课

第四十一课.html

第四十二课

第四十二课.html

第七课

3、? 错觉

(五)社会知觉

3、社会知觉的种类

人们对角色行为辩认的依据

美国企业界认为领导角色的标准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标准

角色行为的获得

角色知觉的作用

(4)自我知觉

第四十三课

第四十三课.html

第四十四课

第四十四课.html

第四十五课

第四十五课.html

第四十六课

第四十六课.html

第四十七课

video

第八课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

自我知觉的形成

正确的自我知觉的意义

4、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二、记忆和注意

3、记忆的一般规律

(二)注意

三、思维和想象

第四十八课

第四十八课.html

第四十九课

第四十九课.html

第五十课

第五十课.html

第五十一课

第五十一课.html

第九课

三、思维和想象(续)

(二)想象

(三)影响思维和想象的心理因素

四、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情感的分类

(五)情绪、情感的特性以及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

第十课

五、意志过程与管理

五、意志过程与管理(续)

影响意志力 最大的敌人--懒惰

如何训练自己的意志力

第十一课

第四章 人的个性与管理

第一节、人的气质

二、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三、气质的形成

第十二课

三、气质的形成

第二节 人的性格

三、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第十三课

3、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的分类

麦迪的性格分类

五、性格的发展

(二)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

第十四课

(三)埃里克森关于性格的发展分期

(四)性格发展的过程

三、性格与管理

第三节  人的能力

二、能力的作用

第十五课

第五章 人的需要和动机

第一节 人的欲望

二、欲望的种类

三、欲望的特性

第二节 人的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二)需要的产生(1)

(二)需要的产生(2)

(二)需要的产生(3)

(三)需要的特点

第十六课

2.劳动创造与满足需要结合

3.人的需要与发展生产结合(1)

3.人的需要与发展生产结合(2)

4.人的需要与社会生活条件

(四)需要的分类(1)

(四)需要的分类(2)

3.从人们需要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社会成员个人的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的需要(1)

3.从人们需要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社会成员个人的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的需要(2)

3.从人们需要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社会成员个人的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的需要(3)

3.从人们需要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社会成员个人的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的需要(4)

第十七课

二、需要的层次

(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层次

(二) 西方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的需要(1)

(4)尊重的需要(2)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1)

第十八课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2)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3)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4)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5)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6)

2.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1)

2.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2)

2.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3)

第十九课

三、满足需要

(二)满足职工需要的途径

(三)满足职工需要的方法

二、人的动机

(一)行为产生的动机和模式

2.动机来源(2)

3.行为的模式

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的关系

(二)行为动机的种类

3.优势动机

对个人动机的模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的因素

第二十课

个人抱负水准的高低不同,基于三个因素

三、动机可变内驱力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

亲和动机(affiliation motivation)(1)

亲和动机(affiliation motivation)(2)

能力动机(competence motivation)(1)

能力动机(competence motivation)(2)

权力动机(power motivation)

四、行为动机的测量方法

第二十一课

(二)自陈法

(三)投射法(1)

(三)投射法(2)

三种方法的比较

第六章 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

第一节 激励理论

二、介绍一种激励模型

二、介绍一种激励模型(续)

三、激励理论

三、激励理论(续)

(二)双因素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续)

2、双因素理论分析(1)

2、双因素理论分析(2)

3、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三)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分析

第二十二课

(四)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分析(1)

期望理论分析(2)

期望理论分析(3)

期望理论分析(4)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其情况有以下几种

(五)公平理论

亚当斯提出了公平关系的下述方程式:Op⁄ Ip= Oo⁄ Io

由此可见

(六)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

进行和使用归因的过程

进行和使用归因的过程分析(1)

进行和使用归因的过程分析(2)

进行和使用归因的过程分析(2)(续)

2、归因理论的相关理论

2、归因理论的相关理论(续1)

2、归因理论的相关理论(续2)

第二十三课

3、归因的应用(1)

3、归因的应用(2)

3、归因的应用(3)

案例讨论(1)

案例讨论(2)

第二节 绩效管理

案例分析

二、绩效管理的意义

三、鉴别绩效管理效果的评价依据

2、绩效管理制度能满足七个条件

3、绩效管理能带来七方面效果

四、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发展趋势

2、发展趋势

3、绩效管理的总体框架和实施程序

五、绩效管理的实施前提

岗位责任书的基本框架(1)

岗位责任书的基本框架(2)

岗位责任书的基本框架(3)

目标设计

第二十四课

举例说明:办公室主任的岗位职责(1)

举例说明:办公室主任的岗位职责(2)

步骤二:沟通工作重点

步骤二:沟通工作重点(2)

岗位职责与目标分解结果的综合过程

步骤三:设定考核指标

2、考核标准

3、考核指标的设置要求

4、文字编辑存在的问题

5、工作行为目标的设置(1)

5、工作行为目标的设置(2)

5、工作行为目标的设置(3)

5、工作行为目标的设置(4)

步骤四 与员工达成一致(1)

步骤四 与员工达成一致(2)

过程监控的三个环节:激励一反馈一辅导

第二十五课

过程监控的三个环节:激励一反馈一辅导

一、激励(1)

一、激励(2)

一、激励(3)

二、反馈

三、辅导

实施考校四个环节:准备一考核一面谈一评定

一、准备(1)

一、准备(2)

第二十六课

二、考核(1)

二、考核(2)

三、面谈(1)

三、面谈(2)

激励发展

一、薪酬调整(1)

一、薪酬调整(2)

一、薪酬调整(3)

一、薪酬调整-岗位评价维度示例

一、薪酬调整(4)

员工的标准浮动由以下两个因素确定

注释

二、培训发展(1)

二、培训发展(2)

第二十七课

二、培训发展(3)

二、培训发展(4)

案例分析

一、问题及目标

二、调研结果与对策建议

三、绩效标准的设计

四、研究所所长胜任特征模型:管理行为评价要素

五、360度管理行为评价系统

六、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示例:制定行动方案

七、绩效管理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

第二十八课

第七章 人性管理

引 言

第一节 人性管理思想

一、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2)

二、管理中研究人性的意义(1)

二、管理中研究人性的意义(2)

三、人性的假设

(一)“经济人”(1)

(一)“经济人”(2)

(一)“经济人”(3)

(二)“社会人”(1)

(二)“社会人”(2)

(二)“社会人”(3)

(三)“自动人”(1)

第二十九课

(三)“自动人”(2)

(四)“复杂人”(1)

(四)“复杂人”(2)

(四)“复杂人”(3)

三、人性管理论的两重性

依据一:Y理论(1)

依据一:Y理论(2)

依据二:(二)需求层次理论

第二节 个性差异管理

一、个性差异管理的必要性(1)

一、个性差异管理的必要性(2)

二、自我认识与管理(1)

二、自我认识与管理(2)

第三十课

(一)自我概念的意义(1)

(一)自我概念的意义(2)

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

(一)自我概念的意义(4)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三)角色理论

(四)自我涉与

三、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1)

三、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2)

三、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3)

三、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4)

三、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5)

三、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6)

(二)差异的管理(1)

(二)差异的管理(2)

(二)差异的管理(3)

(二)差异的管理(4)

(二)差异的管理(5)

第三十一课

第三节 人的行为改变

一、人的行为改变过程

(一)人的行为改变的层次

不同的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及困难度

(二)改变的周期(1)

参与性改变周期

(二)改变的周期(2)

强迫性改变周期

(二)改变的周期(3)

(二)改变的周期(4)

(三)改变的程序(1)

(三)改变的程序(2)

(三)改变的程序(3)

(三)改变的程序(4)

第三十二课

第一节 群体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一、群体及群体特征

二、群体结构

三、群体类型及其特点

四、群体的功能

第三十三课

第二节 群体行为

一、从众(1)

阿希实验

一、从众(2)

二、顺从

三、群体行为实现的方式(1)

三、群体行为实现的方式(2)

四、群体行为的作用

第三节 群体动力

一、群体规范

第三十四课

二、群体压力

三、群体凝聚力

四、群体士气(1)

四、群体士气(2)

四、群体士气(3)

第四节 竞争与合作

一、竞争和合作概述

二、竞争(1)

二、竞争(2)

三、合作

第三十五课

四、竞争与合作的心理过程(1)

四、竞争与合作的心理过程(2)

五、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

第五节 人际沟通与交往

一、人际关系(1)

一、人际关系(2)

一、人际关系(3)

二、人际吸引(1)

二、人际吸引(2)

第三十六课

第九章 领导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领导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2)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3)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4)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5)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6)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7)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8)

吉沙利的特质理论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9)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9)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0)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1)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1)

二、 领导者的影响力(2)

第三十七课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10)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11)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1)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2)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3)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4)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5)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6)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7)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8)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9)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10)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2)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3)

第三十八课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3)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4)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5)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6)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7)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8)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9)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0)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1)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2)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3)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4)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5)

管理风格图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6)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7)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8)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9)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20)

第三十九课

菲德勒模型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21)

2、生命周期理论

四、领导方式及其理论(22)

生命周期论模式图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2)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3)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4)

图 例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5)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6)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7)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8)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9)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0)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1)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2)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3)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4)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5)

五、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16)

第四十课

第四十一课

第十章 组织心理

一、什么是组织(1)

一、什么是组织(2)

一、什么是组织(3)

二、组织要素

三、组织健康的标准(1)

三、组织健康的标准(2)

三、组织健康的标准(3)

三、组织健康的标准(4)

第四十二课

第二节 组织修炼

引言(1)

引言(2)

引言(3)

引言(4)

引言(5)

引言(6)

一、自我超越(1)

一、自我超越(2)

一、自我超越(3)

一、自我超越(4)

一、自我超越(5)

一、自我超越(6)

一、自我超越(7)

一、自我超越(8)

第四十三课

二、改善心智模式(1)

二、改善心智模式(2)

二、改善心智模式(3)

二、改善心智模式(4)

二、改善心智模式(5)

二、改善心智模式(6)

二、改善心智模式(7)

二、改善心智模式(8)

二、改善心智模式(9)

二、改善心智模式(10)

二、改善心智模式(11)

二、改善心智模式(12)

二、改善心智模式(13)

二、建立共同愿景(1)

三、建立共同愿景(2)

三、建立共同愿景(3)

三、建立共同愿景(4)

三、建立共同愿景(5)

第四十四课

三、建立共同愿景(6)

三、建立共同愿景(7)

三、建立共同愿景(8)

三、建立共同愿景(9)

三、建立共同愿景(10)

三、建立共同愿景(11)

三、建立共同愿景(12)

三、建立共同愿景(13)

四、团队学习(1)

四、团队学习(2)

四、团队学习(3)

四、团队学习(4)

四、团队学习(5)

四、团队学习(6)

四、团队学习(7)

四、团队学习(8)

四、团队学习(9)

四、团队学习(10)

四、团队学习(11)

第四十五课

四、团队学习(12)

四、团队学习(13)

四、团队学习(14)

四、团队学习(15)

四、团队学习(16)

四、团队学习(17)

四、团队学习(18)

四、团队学习(19)

四、团队学习(20)

四、团队学习(21)

四、团队学习(22)

四、团队学习(23)

四、团队学习(24)

四、团队学习(25)

四、团队学习(26)

五、系统思考(1)

五、系统思考(2)

五、系统思考(3)

五、系统思考(4)

五、系统思考(5)

对组织结构性认识层次图

第四十六课

五、系统思考(6)

五、系统思考(7)

由口碑促进销售状况反复增强的环路图

五、系统思考(8)

五、系统思考(9)

库存调整的负反馈机制

五、系统思考(10)

五、系统思考(11)

五、系统思考(12)

五、系统思考(13)

五、系统思考(14)

五、系统思考(15)

五、系统思考(16)

五、系统思考(17)

第四十七课

第十一章 挫折理论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人的心理挫折概述

一、什么是挫折

二、挫折的差异性

三、挫折的产生(1)

三、挫折的产生(2)

第四十八课

四、挫折行为

五、防卫的方式

第四十九课

五、防卫的方式

第二节 心理健康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1)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2)

第五十课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2)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3)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1)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2)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3)

第五十一课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系统(1)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系统(2)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系统(3)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系统(4)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系统(5)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系统(6)

授课教师

张莉 详情

张莉,女,出生于1962年8月,双学历,最后毕业于华东师范...

相关课程